<
11kzd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158节
    朱高煦忍住了挠胡子的习惯,他在脑海中进行了最简单直接地分析。

    首先,姜先生有没有察觉到自己被窃听的能力?

    对此朱高煦没有做任何复杂的推论,只是单纯地想到了一点。

    自己都能察觉,自己被窃听了。

    以姜先生的通天智慧,难道察觉不到吗?

    有可能察觉不到,但概率不大,所以,姜先生很可能已经察觉到了,或者早就察觉到了,但是没有说出口。

    其次,假设姜先生察觉到了被窃听,而又没有像自己一样表现出极为愤怒,那么姜先生问自己话的目的是什么?

    或者说,姜先生想了解李景隆的故事,究竟有何深意?

    是在跟自己闲聊吗?

    当然,不管是否察觉,也确实有可能就是想跟自己闲聊,这种两人的闲聊的确时常发生。

    可如果不是闲聊,难道说姜先生是在给自己主动赎罪的机会?

    让自己对他坦白,否则以后就不给自己讲课了?

    “俺该怎么做?”朱高煦质问自己的内心。

    剎那间,朱高煦忽然感到了深深的负罪感。

    虽然从本心上来讲,朱高煦不想隐瞒姜星火关于他刚刚得知,两人被窃听的事情。

    可是这些又关乎到朱高煦本人的争储乃至帝位。

    坦白了,有可能姜先生压根不知道,就是想跟他闲聊。

    朱高煦,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坦白,还是不坦白?

    在稻草堆上躺着的姜星火,久久没有听到朱高煦说话,一翻身方才发现对方正在天人交战。

    姜星火心头确信了。

    果然,曹九江就是李景隆!

    否则素来性格豪爽的大胡子高羽,为什么现在这副纠结的姿态?

    此时朱高煦也下定了决心,他抬起头说道。

    “姜先生,其实我有一件事一直瞒着您。”

    “我已经猜到了。”

    朱高煦闻言,没有任何惊讶,反而坦然。

    以姜先生的通天智慧,察觉到自己被窃听,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您不生气吗?”朱高煦小心翼翼地问道。

    被窃听了,应该会很愤怒吧?

    至少他就是如此。

    “为什么要生气?”

    姜星火有些奇怪地看着他,姜星火又不是小孩子,李景隆隐瞒身份这种事,换做自己,也会这么做吧?

    否则告诉对方我是国公,哪还怎么平等相处好好玩耍了?

    人与人的交往,平等难道不是前提条件吗?

    你让姜星火这种内里一身傲气的人去跪舔谁,那他还真做不到。

    朱高煦闻言,长长地舒了口气。

    既然姜先生不介意之前被窃听,那就还好。

    但朱高煦又有些担忧,以后怎么办呢?

    于是朱高煦问道:“那姜先生,您既然已经知道了,以后咱们还讲课吗?”

    说罢,朱高煦紧张地望向了姜星火。

    要是不讲课,他对父皇的价值暂时就不大了,他就得提前出狱了。

    本来朱高煦是非常想出狱立下新的军功来为争储增加筹码的,但是现在想通了以后,反而希望这最后的两个月留在诏狱里。

    因此,朱高煦非常在意姜星火的回答。

    至于姜星火出狱后的安排,第一次越狱前他还思考过,现在知道这种事压根轮不到自己操心了,也就不思考了。

    总之父皇会安排好的,而自己跟姜先生的关系在这摆着。

    ——首席大弟子!

    姜先生称量天下了,还能少得了侧面增加自己争储的影响力?

    姜星火干脆说道:“当然要继续讲课了,反正距离出狱也没几节课了四节课还是五节课?”

    姜星火也是一时恍惚,不知不觉间,时间竟然过去了这么久。

    从穿越到第八世开始算,自己在大明,已经快要度过两年半了。

    在宣城敬亭山待了大半年,随后在南京秦淮河待了一年多,又在诏狱里关了几个月。

    “最多五节课。”朱高煦答道。

    “嗯,继续讲。”

    姜星火瞥了大胡子一眼,既然李景隆的身份,已经被自己点破,那么自己设计的下一重试探,也就是李景隆是否安排了后手,就该试一试了。

    而这一点,也关乎到了验证李景隆/大明帝国高层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如果足够重视自己的知识,哪怕李景隆出狱去出使外国了,李景隆/大明帝国高层,应该也会留下足够的后手。

    否则某些知识,负责转述的大胡子听不懂怎么办?

    而只需要验证这一点,那么这个命题,也就有了答案。

    只要有新的人来听课,那就说明,李景隆/大明帝国高层对自己的重视程度足够高,那样也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在心里过了一遍,思忖几息,姜星火方才继续说道:“但是呢,下一节课可能比较复杂”

    朱高煦眉头一皱。

    听到这句话,头皮就已经开始有点痒了。

    “能具体说说吗?哪方面的课程?”

    姜星火干脆说道:“经世济民之学。”

    ——《经济学》。

    朱高煦继续硬着头皮问道:“上节讲货币的课,俺好像、大约、似乎、应该,听懂了吧?下节课更难吗?”

    “更难。”姜星火淡淡说道。

    “要讲的内容是?”

    “以某未来假想封建王朝为例,解析从农业到工业时代过渡的国家财政政策与央地二级税收。”

    出狱后剧情的调查问卷

    个人灵感有限,特此众筹写书!

    1书友们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姜星火出狱后对大明造成的改变,例如财神射利(彩票)、专项大明国债等等的点子?

    2关于大明版“启蒙运动”或者说“觉醒年代”,书友们想看到那些方面或是学科的剧情?有什么好的建议?譬如包括但不限于推广简体字、主角写短篇讽刺小说等等。

    3关于政策实践部分,书友们可否给出一些较有可行性的评价?目前自我感觉实践部分写的还是不够好。

    4其他意见或建议。

    请尽情留言,多多益善,感谢!

    第149章 夏尚书,入狱一趟?

    南京皇宫,奉天殿。

    秋日的余晖映落在地上,形成一道斑驳的剪影,而这道剪影,却又像是某种预兆一般,将整个奉天殿内外笼罩住。

    “纪指挥使,陛下召您进去。”

    随着身前一声轻唤,宫殿的门被宫女悄无声息地打开。

    纪纲点点头,提起飞鱼服跨过高高的门槛,

    奉天殿中的摆设依旧是那么奢华、典雅,只不过,今时今刻却没有多少人欣赏得到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景致。因为此刻,奉天殿的大臣们都已经低垂下头颅,噤若寒蝉,就连平常最能说会道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也是如此。

    唯一与之相反的,便是端坐在龙椅上的朱棣。

    朱棣的脸色阴沉似水,双眼冷冽,嘴角挂着一抹嘲弄的笑容,仿佛刚才发生的事情让他感觉很愉悦,亦或者.让他心底深处产生一些别样的情绪?

    见到纪纲前来,朱棣并未急于开口说话,而是微眯着眼睛仔细审视了他片刻,然后缓慢地抬起手臂,示意纪纲近前回禀。

    “查清楚了吗?”

    “陛下!”纪纲躬身道,“微臣已查实,昨日早晨在宁波东山脚下发现三十六具商队尸体,死状极惨,根据死亡时间推断,均属前夜行凶之人所做。卫所追击后发现大股海盗,其中有三名为首海盗身份不明,不过从其穿戴和武器判断,应该为倭寇,还有二十二名为其同伙,其中以倭寇居多,约为十人,所持为倭国特有的长刀,至于剩下的人,暂无详细信息但根据情报来看,目前沿海的倭寇早已经在上个月的水师清剿中一扫而空,锦衣卫高度怀疑这伙倭寇来自更西北的对马岛。”

    闻言,朱棣的脸色越加冰冷。

    “你确定吗?”

    侍立在朱棣身旁的三皇子朱高燧做了一次嘴替,只不过,他的态度似乎有些漫不经心。

    “微臣万分确定!”

    纪纲躬身答道,语气肯定。

    “哈哈.好一个倭寇,朕倒想知道,究竟是谁在对马岛上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公然袭击朕的沿海城池,简直找死!”

    朱棣怒喝一声,继而转头看向左侧下方的金幼孜,厉声道:“拟旨,调兵镇压对马岛,剿灭倭寇!”

    “是!”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