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kzd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438节
    雪舞樱默默地准备好了糕点、小食、茶汤等物,跪坐在了一角。

    她的目光望向了在山顶亭子外架起的一口大锅,猜测着这格格不入之物的用途。

    这处风景秀美的地方,最初是西园寺家的,后来他们将这座京都北山的“北山第”献给足利义满,足利义满在这里以舍利殿为中心建立山庄,称为“北山殿”,后来又以北山殿为主体,改造成了鹿苑院。

    这里的建筑和器物融合了公家、武家、禅家的文化,但无论是哪种文化,雪舞樱都可以确信,绝对没有“大锅”这个东西。

    事实上,日本的饮食一直在向小量方向发展,在眼下室町幕府的时代,一盘食物就已经没多少了,哪怕是虾夷(北海道)上茹毛饮血的野人,也不会用这种大锅来做菜。

    足利义满当然知道这口大锅是用来做什么,他的眼眸中,则露出了一丝期盼的神色。

    足利义满是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他迄今为止,做到了很多事情,包括南北朝的统一、幕府的彻底崛起、削平国内诸多反对藩国。

    称他一声雄才大略,绝对不过分。

    但唯有一件事情,令足利义满魂牵梦萦了三十年,尚未做到。

    那就是与大明的勘合贸易。

    足利义满从继承室町幕府的征夷大将军职位开始,就一直非常渴望同明朝进行贸易,自洪武七年开始,就曾数次向明朝派遣使节。

    大明洪武七年到洪武十三年,足利义满以“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名义向明朝朝贡,要求与明朝贸易,然而老朱拒绝了室町幕府的要求理由也很简单,老朱一直跟南朝的怀良亲王打交道,认为南朝大觉系的“日本国王怀良”才是日本正统君主,而北朝持明系则是乱臣,足利义满是北朝持明系的将军,更不应与之通交。

    因此在老朱在位期间,明朝始终拒绝同室町幕府进行贸易。

    足利义满就这样盼啊盼,终于把老朱盼死了,轮到了建文帝朱允炆上位。

    在得知大明换了皇帝后,建文元年足利义满马上以“日本国准三后源道义”为名,遣博德的商人肥富、僧人祖阿赴明朝,这次由于南朝势力衰落,建文帝也不像老朱那么执拗,干脆利索地封义满为“日本国王”算是给了点甜头,并要求足利义满取缔倭寇,取缔了再来谈勘合贸易。

    然而足利义满还没高兴几天,朱棣起兵靖难了,大明要全力平叛,没工夫跟他搞勘合贸易了。

    就这样,足利义满又盼了四年,建文帝削藩成功的消息没盼来,倒是得到了朱棣称帝,年号“永乐”的消息。

    于是足利义满再次上书,询问可否大规模派遣使团前往祝贺,但因为日本不是朝贡贸易国,需要先确认宗藩关系才能朝贡,所以李景隆带着大明的使团来了。

    对于这个“超规格”的大明使团,足利义满给予了超高的期望。

    而李景隆同样没有让他失望,经过持续数月的磋商,在今天,大明已经给出了勘合贸易的最后条件,只要谈判顺利,李景隆就可以带着日本方面的文书归国了。

    李景隆与礼部选出来的几个官员拾阶而上,顺着山路小径慢慢地走到了亭子外面。

    他们刚刚上来,足利义满便笑意盈盈地亲自迎了上去:“欢迎大将军阁下!”

    足利义满抬起右手示意众人免礼,随后说道:“请吧。”

    “鹿苑院主人请。”

    两人相视一笑,并肩迈步向着亭台之内走去。

    在李景隆身后,几个礼部官员亦是紧紧跟随,不敢离开半步。

    李景隆一边走着,一边左右张望着周围的环境,他看了看亭子里面摆着的矮桌,以及摆在桌上盛着茶汤的白瓷茶碗,轻叹了一口气。

    日本人的茶汤可是盐糖醋都放的啊,为了显示诚意,足利义满还高价买了一小坛山西老陈醋,每次都劝他喝,但这么浓烈的味道,实在是让李景隆无法忍受啊。

    “大将军阁下,一想到您即将归国,我实在是有些不舍。”

    足利义满端起茶碗微笑地说道,完全没有了刚才爬山时的老态龙钟,脸色红润,一副神清气爽的模样。

    李景隆微笑着点了点头,意有所指地说道:“鹿苑院主人不必如此,我还会再来的。”

    但此时,足利义满却忽然放下茶碗,雪舞樱上前拿起旁边的酒壶倒了两杯酒。

    足利义满介绍道:

    “这是我们大觉寺统的泰子,现在名字叫做雪舞樱,即将跟随大将军阁下回国,前往古剑妙快法师的好友,大明的道衍大师那里修行。”

    说着,足利义满亲自把酒杯给李景隆递了过来。

    “多谢。”

    李景隆伸出双手,接住足利义满递过来的酒杯。

    李景隆端起来抿了一口,顿觉一股灼热感油然而生,随后产生了些许甘甜,不禁连连点头称赞。

    “这是从朝鲜购买的苁蓉酒。”足利义满介绍说道,“它的酒浆采用特殊的技术酿制而成,不仅美味异常,而且还有滋阴养肾的作用,对于男性,尤其是老年和体虚的男性有着良好的功效.”

    “原来如此。”李景隆听完之后,立刻又饮了一口。

    “这是我平常用来保养喝的,大将军阁下喜欢喝的话,我再叫人送几瓶过来?”足利义满热情地问道。

    “不必了。”李景隆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胜酒力。”

    这种药材虽然李景隆没听说过,但想来既然朝鲜有,那么大明也是一定有的。

    足利义满举起了杯中酒,与李景隆干了一杯。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足利义满突然说道:“大将军阁下,您知道的,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用华夏的话说就是半截脖子入土了,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日本与大明的勘合贸易。”

    李景隆心头微微一跳,面带笑容地应道:“这也是我今天的目的。”

    姜星火亲笔写就,由总裁变法事务衙门发布的《关于调整大明周边藩属国朝贡贸易契约的相关要求》,已经送到了李景隆这里,同样的副本,也送到了朝鲜国王的手上。

    不久前姜星火给陈天平看的,则是威力加强版。

    “我知道大将军阁下的性子,我也不是个啰嗦的人,咱们快言快语,省的耽误了双方时间。”

    “爽快。”

    两人相互吹捧了几句,按理说接下来该开门见山地谈起了生意。

    “对了。”

    然而,足利义满却忽然抬了抬手说道:“还有礼物没给大将军阁下。”

    “什么礼物?”

    李景隆微微一怔,莫不是一箱苁蓉酒?

    “马上大将军阁下就知道了。”

    说着,便对着身边的武士吩咐道:“送上来吧。”

    很快,就有一个打着赤膊,被人倒吊四肢绑在一条扁担上,像是过年宰猪一样的姿势抬了过来。

    李景隆见状,顿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只见领头的武士,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说道:“海贼(倭寇)首领已带到,还请阁下训示。”

    足利义满笑眯眯地解释道:“对马、壹岐一带的海贼骚扰明国沿岸,我派沿海的守护大名抓捕到了其中的首领,一共二十余人,先给您炸一个?”

    李景隆依稀想起了今川了俊对他说过的话.

    “不用了!”

    “别客气,先来一个。”

    惨叫声传来,足利义满却丝毫没有心软,反而兴奋不已。

    李景隆看着眼前这令人不适的一幕,眉头皱的更紧了。

    不多时,那名挑断了手筋脚筋和腰椎的倭寇首领,就被活活烧死。

    足利义满端起酒杯,看着那倭寇首领被滚油和升腾的火焰吞噬,发出阵阵愉悦的哈哈大笑。

    “真是美妙呢,你不觉得吗?大将军阁下!”

    李景隆端详着对面的日本人,心里却是暗暗琢磨了起来。

    这个足利义满,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变态。

    “大将军阁下对这份礼物觉得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下面还有二十来个。”

    李景隆放下了酒杯,摇了摇头:“说实话,大明需要的不是这个。”

    “哦?”

    足利义满的眼中闪过了一丝费解。

    大明,最需要的不就是脸面吗?

    李景隆郑重地说道:“大明已经从朝鲜国王李芳远的手中拿回了济州岛,这件事想必您是清楚的。”

    济州岛!

    足利义满并没想到,李景隆竟然会提这茬,他本以为,李景隆直到回国,都不会说这件事。

    他也准备,权当无事发生过。

    否则一旦这个话题的盖子被揭开,在足利义满看来,就不太好收尾了。

    原因也很简单,济州岛像是一处匕首一样,刺在朝鲜和日本之间,地理位置太过敏感。

    虽然从法理上来讲,大明要回济州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且足利义满也很清楚,济州岛是朝鲜最重要的养马地之一,大明不管是供给自身还是限制朝鲜,对此都是志在必得,这桩官司从大明的洪武年间扯到了现在,朝鲜方面一直推诿,如今推诿不下去了,割还给大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日本没有任何理由和能力、动机,来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但是不管怎样,对于日本来说,济州岛在大明手里都是一个威胁。

    这是不利于双方关于勘合贸易的谈判的,足利义满实在费解,为什么李景隆会在这个时候提到这件事。

    “我们大明国师,也就是我时常提到的姜星火,他目前在主持大明的变法相关事务。”

    李景隆缓缓开口道:“国师有意调整朝贡贸易体系,来帮助我完成大明与日本的勘合贸易磋商,但是.”

    足利义满心头有些惊喜,他没想到,李景隆在大明的朝堂中竟然得到了这位变法派旗手的支持,之前大明朝堂的文官们,普遍对于跟日本的勘合贸易是极不重视的,而变法派上台,不出意外的话,情况显然会得到一些改变。

    足利义满或许不懂大明,但是他懂庙堂。

    敌人支持的,我反对;敌人反对的,我支持。

    这个道理,放到任何时空的庙堂斗争中都是基本适用的。

    “那么姜国师打算如何调整呢?”

    “咳咳。”

    李景隆清了清嗓子,拿捏了一番姿态,随后说道:“朝中阻力嘛,很大。”

    “你应该清楚,保守的文官们,对于开放超过朝贡贸易限度的勘合贸易,是强烈抵制的。而且说实话,日本留给他们的印象并不好,毕竟倭寇经常袭扰我们大明的沿海。”

    “这”

    足利义满有苦难言。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